知乎版新增備注:問題就在于你是不是有足夠的糧草,讓你把客群集中的“足夠大”?
集中化并非只有“用戶、粉絲”這一種角度,如果你是作品平臺,比如線上文學、音頻等,發(fā)表即授權代理的方式,集合大量作品版權也是很有價值的。
包含三各環(huán)節(jié):縮短溝通路徑、縮短認知路徑、縮短供應鏈路徑。
知乎版新增補充:設備的大小,當然是越不占空間的越好。總之,消費者不是要自己操作,只是需要有人服務,設備只是方便更快更穩(wěn)定的服務,并提供他們更多選擇。
50-60cm見方,高度在90-100cm之間的尺寸,適合多應用的陳放位置。
“廣告的目的首先是吸引人們觀看、閱讀;其次是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繼續(xù)讀下去;最后是說服他們,讓他們看過以后就相信。在這三個方面取得成功的廣告才算是好廣告?!?/blockquote>說的很好,鼓個掌先!
但是卻沒提到如何引發(fā)行動(購買)。
最終下決定購買就是因為“精”。無論客群集中化的流程或模式是什么,你需要表達出一種幫助消費者快速進行“精明決策”的方法,這就是驅動消費行動的辦法。
精,不一定就是貴。
一味的追求獨特,要花很多精力教育消費者,還要花很長時間獲取消費者信任,投入產出很不劃算,而且風險極高。
有一種制造“人有我精”的做法,是把A功能放在B用途上(就是一種產品結合兩種功能)。
比如手表可以打電話,運用在兒童身上;蓮蓬頭加過濾器,讓女孩子洗澡可以兼美化皮膚;枕頭里面有喇叭,可以睡個美容覺...等。
一個產品可以達到兩種目的,價格比一般商品高出20%到30%消費者也會覺得很劃算、便利,至少會有一種“覺得自己的選擇很精明”的感覺。
但你一定要記得,先做最小化的市場測試,了解A+B的功能,是否有真實的需求。
冷飲甜點輕食,就有類似A+B的魔法。
比如冰淇淋配上各種水果泥、牛奶配各種攪拌過的瓜、色拉里面加雞絲和米飯??缃缁齑町a生的獨特感,只要蒙對了一款,那銷售的爆發(fā)力極強。
A+B的組合式口味,會讓消費者有個錯覺,比如:再也不用買榴蓮了,吃冰淇淋就好;不用專程去買水果,喝果汁配個奶,什么營養(yǎng)都有了。
精,就是讓消費者感覺自己好像做對了什么選擇,就像一次干了兩件事一樣。
如果你的產品沒有這類功能可以拿出來說,那就把A和B組合在一起賣,讓人有賺到的感覺,這也是讓人感覺自己選擇更好的一種形態(tài)。
精,就是選擇更好。
所謂的消費升級,其實只是消費者在某個人生的階段,因為“更”在意某些目的,而愿意付出更多的錢。
比如,可增加記憶力的提神飲料,在高考來臨前,價格再高也會買;花店到了情人節(jié)就漲價,因為沒送花到女朋友的公司,連結婚都免談了。
所以,什么叫好?通過消費,獲得期望的附加值。
比如你300元買一瓶水,可以獲得一個引薦的機會,這叫關系;可以獲得一年以后400元回購,這叫增值;可以獲得一個企業(yè)家俱樂部入場券,這叫身份。
附加值會讓你說300元一瓶水,一點也不貴而且很值,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人有我精”是讓消費覺得自己的選擇是精明的,因為他能一次消費滿足多種需求、滿足其他額外的附加值,這樣就能提高你的效益。
9、我們都喜歡“看別人正在努力”
人們會產生一種自我驅動力,透過消費,主動去保留一種精神層面的稀有價值。
比如柴火烤的香噴噴披薩、搟出咬勁十足的面條、現(xiàn)場醬料調配,保留原汁原味、保留悠久傳統(tǒng)手法...等。
科技產品為了追求一種設計弧度、時尚產品為了追求一種觸覺質感、商業(yè)地產為了追求一種環(huán)境氛圍...等。
就像阿膠口號“做工雖繁但必不減其力”,無論是不是真的,只要你能擺出姿態(tài)來,銷售效果是有的。
在追求標準化流水線生產的今天,為了讓你體驗講究的東西,從供應鏈角度、質量管理角度、生產角度,要克服這些難度本身就是稀有的精神。
消費者是能感覺得到什么是稀有的,人類是非理性決策的動物,但凡稀有便趨之若鶩,會讓人很想花錢去保留它,或是嘗鮮。
現(xiàn)在年輕一代的主力消費者,自我調侃佛系心態(tài),最大的特征就是還沒開始就先消極、還沒努力就打算放棄。
看似不爭,實際上是對未來的迷惘。
而你“表現(xiàn)出來的努力”,會對他們產生一種激勵作用而驅動消費。重點在是告訴消費者,你的努力為他獲得的好處是什么,讓消費賦予一種期許。
電影是如此,電視劇后宮爭寵也是如此,人們喜歡看著別人在混亂時局中力爭上游的樣子;
體育比賽也是如此,人們會更傾向對于所熟悉的體育明星,因為他更努力而賭他比賽會獲勝。
街頭藝術家、應聘工作也是一樣,為了某種理想、價值觀而持續(xù)努力,會不由自主的想捐贈,或給予幫助。
總之,“讓別人看到你在努力”所帶來的價值,是值得的。
所以,你“真的”努力了嗎?
記得把重點放在“精力、精神、精進”這些方面,用視覺和服務流程把它展示或呈現(xiàn)出來,讓消費者看到,或是明顯感受到你正在努力。
再補充一種費錢的路徑:
一般人喜歡將自己的產品宣傳成千辛萬苦、跋山涉水、冒生命危險挑出來的。
比如:
很多彩妝、保養(yǎng)品、海外代購,都是相同模式。比如幾百種評測、研究數(shù)千種化學成分、有幾百年歷史的品牌卻很冷門只有當?shù)厝酥馈?/blockquote>零售業(yè)通常慣用這類手法。
還有一千零二十四種天然有機食材熬制七七四十九天以及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每一根雞骨頭都是精心測量長度和重量,而熬出美味無比的一鍋湯。服務業(yè)通常慣用這類手法。
但其實,這些幾乎全是扯淡。
創(chuàng)造這類的機遇更多屬于營銷范疇,講的人多了,才會變成真的。所以,走這條路線的人,必須備足銀彈、猛力攻擊。總有一群跟風和耳根子軟的人會上鉤。
其實,花那么多錢,很難說好或不好,當下戰(zhàn)略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10、人們喜歡你,是因為你的特質賦予他優(yōu)越感
簡單來說,優(yōu)越感賦予消費者一種“對外自證”的社交屬性,具有驅動傳播的效果。
比如說,電商是“獲取信息”的便利性,發(fā)展到現(xiàn)在,消費者反而要花大力氣去辨別魚目混珠的信息。
所以“評測推薦”就是在幫助過濾泛濫的信息,越是科普顛覆平常人的認知,消費者就越迫不及待的想轉發(fā)給朋友知道。
原因就是來自優(yōu)越感。
無論網(wǎng)紅只是為了賺錢,還是使用后的真心推薦,消費者追隨名人推薦就像是在傍大款。
如果網(wǎng)紅與粉絲多點互動,那就會激起粉絲向朋友說:
“網(wǎng)紅跟我說吧啦吧啦比較好,我也這么覺得!”網(wǎng)紅,就是賦予消費者向朋友證明自己社交廣闊的一種形式,進而帶來優(yōu)越感。
網(wǎng)絡自媒體各種微信體、頭條體、微博體不要太多,內容的特征通常是輕薄短小,200字就來一幅圖,方便閱讀。
當紅的自媒體套路被總結后,信息就會更泛濫,多次傳播的信息可靠度也很令人質疑,轉發(fā)這些內容,很可能會成為朋友鄙視的對象,所以開始慢慢有人會轉發(fā)長文。
不是單純的因為“內容長”,而是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長文,能保證內容足夠豐富、有料,這是一種篩選的形式。
有些人只是為了能告訴朋友,自己正在閱讀有深度的內容。所以寫長文的人,就是賦予一般閱讀者有深度見解的優(yōu)越感。
總之,你的產品或服務或內容,不僅僅只是銷售,而是需要“被利用”的。你的特質,要在被利用后,讓人產生一種優(yōu)越感。
越是重視的事情,就要表現(xiàn)的越有價值感,消費者就越舍得花錢。
比如理發(fā)店。
對很多女士來說,剪頭發(fā)這件事,是不能隨意的事。
女士為了確保能剪出想象中的樣子,特地坐動車去剪個頭發(fā)也是干的出來的。
所以標榜自己高檔的理發(fā)店,得找大明星去店里剪頭發(fā),然后大力宣傳,讓女士覺得大明星都愿意把頭發(fā)交給這家店了,自己造型夢也值得委托。
然后,女孩子剪完頭發(fā)后會說:
某某明星御用造型師剪出來的就是不一樣阿?。。ú还墚斚滤遣皇钦娴哪芙邮埽?/blockquote>另外,關于整形、美容護膚、美甲之類的服務,進駐環(huán)境較佳的商圈更能提高附加值、讓人感覺“完美”的可能性更高。
重點是可以告訴朋友,自己在這么高端的地方消費,這就是你賦予他有消費能力所帶來的優(yōu)越感。
剪頭發(fā)這事也有例外,近期有個簡易理發(fā)店的項目獲得大筆融資,這些店大部分開在小區(qū)、地鐵口等地方。
男士才是主要客群,因為大部分男士只需高效、低價的把頭發(fā)給剪了。
20元10分鐘完事,這是男士的基本需求。但是,洗頭小妹漂不漂亮才是提高競爭力的核心。
雖然男士無法公開夸夸談其優(yōu)點,私下也會向好哥們口頭傳播,這是賦予他有精明選擇所帶來的優(yōu)越感。
要表現(xiàn)的高端,就要把服務做到“提早想到客戶所想,提早準備客戶所需”,通常是高端人士才能享受到的感受。
餐廳服務員會幫女士拉椅子,推薦特色菜的服務員看起來像經(jīng)理;做房屋中介的,對房型、校區(qū)、周邊配套了若指掌;做人力中介的,對招聘和求職者能提供更具體的信息掌握...等。
這些細節(jié)在潤色無聲的服務中,幫助消費者達到“更像精英”的差異化感受,讓服務標準再提高一些,絕對比夸夸其詞的廣告來的更讓人覺得“值”。
到了重要時刻,比如款待嘉賓、紀念日,你的餐廳服務就會是消費者的首選考量,這也是你賦予他有品味能力的優(yōu)越感。
設計美不美也是一樣的道理,放手給一家知名設計公司打磨,會比廣告來的管用,也比你到處出意見來的強。
消費者除了拿出來之后會比一般人更有優(yōu)越感之外,消費者會在潛意識中覺得,你會在外觀上下功夫,質量也能相對靠譜。
產生優(yōu)越感的主要條件,就是向消費者提供“更優(yōu)越”的承諾。所謂的客戶關系管理,也是因為如此。
它不是因為便宜,而是獲得了別處沒有的;消費者越是重視的,傾向更高的花費價格,這是因為優(yōu)越。
總之,人人都需要社交,而且都想自己高人一等。善用優(yōu)越感,能為你帶來更好的溢價,是一種正向循環(huán)。
沒有第11條,所以到了總結的時候
未來幾年,新創(chuàng)企業(yè)的經(jīng)營項目,即使在會員增長上態(tài)勢明顯,也很難獲得擴大發(fā)展所需的資金籌備。
接下來的大趨勢就是這樣。
資金緊縮已成為事實,正視問題而進行各方面的調整,才是正經(jīng)事。
所以第11條,可以理解為“兩條腿”小步快跑。
尤其是在消費遇冷的年代,增量的成本提高了、風險提高了。
粉絲數(shù)或是品牌忠誠度等存量累積不足的企業(yè),近期會很難熬。
這意味著:
1、補貼式的粗曠擴張,近幾年很難再出現(xiàn),更多的是算計;
2、推廣拉新的支出也將會縮窄,宣傳渠道的馬太效應明顯;
3、消費傾向務實,產品溢價機率降低,賣弄情懷很難管用;
4、向具有品牌忠誠度的消費者(也可以稱作粉絲)不斷刺激消費頻率;
5、經(jīng)營者更重視數(shù)據(jù),仿佛是為了替決策安上一道保險;
6、天使、A、B...D輪融資機會縮窄,戰(zhàn)略型投資增加。有機會冒出頭的企業(yè),在壯大中就會被收編。
一直等,很被動。
你需要將機遇要素形成一套完整的執(zhí)行框架,就像一張網(wǎng),將要素的細節(jié)交織起來,織法不同,能否抓到機遇的結果也就不同。
如何有效創(chuàng)造機遇?簡單總結就是:
掌握“密、短小輕、精”原則,高效的拓展增量,高效的利用好存量。
如果你正從事零售相關領域,歡迎在知乎關注我的新零售專欄:
總之,愿花點時間理解的人,都會碰上好機遇。也歡迎留下評論或私信,在這里和一萬人一起創(chuàng)新機遇。祝好運。
-----------------------------
作者: 林超凡 時間: 2021-12-25 15:55
值得看好幾遍
作者: 一季花開 時間: 2021-12-25 17:34
來都來了 點個關注
作者: 妞子 時間: 2021-12-25 19:27
看了,
作者: 斗斗 時間: 2021-12-25 21:08
發(fā)現(xiàn)了寶藏博主 文章寫的真的都好好 看的我突然感嘆人生好短值得學習的東西好多 博主不僅文字功底好 會的東西也很多 橫跨了很多領域 真的寶藏博主 明天醒來要好好把你的是有文章回答都看一遍!
作者: linda浙江 時間: 2021-12-25 22:14
寫的非常不錯,點贊
歡迎光臨 愛鋒貝 (http://7gfy2te7.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