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鍵注冊,加入手機圈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source/plugin/mapp_wechat/images/wechat_login.png)
x
0903更新
二手松下Lx100 M2真香! 性價比高! 還好看! 強烈推薦!
放幾張圖: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1.jpg (530.97 KB, 下載次數(shù): 29)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2.jpg (291.3 KB, 下載次數(shù): 27)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3.jpg (327.06 KB, 下載次數(shù): 27)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4.jpg (371.58 KB, 下載次數(shù): 29)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
0630更新
好吧,奧巴賣了影像業(yè)務(wù)部,算是給M43判了半個死刑了……當(dāng)然歸根結(jié)底也像其答主說的一樣:
1. 作為技術(shù)核心傳感器遲遲無更新;
2. 體積優(yōu)勢和性價比不斷喪失(私以為這就是奧巴的死因);
3. 手機攝影的崛起和全畫幅的降級吊打(尼佳索三家的入門全畫幅微單及后續(xù)的配套入門狗頭)。
由于我個人對于M43的感情,我還是非常希望M43能活下去。M43的希望可能就存在于:
1. 仿照富士走復(fù)古風(fēng)(奧巴做了,但是不夠徹底。存在優(yōu)化的空間很大);
2. 放棄用高端產(chǎn)品與更大底相機的競爭,學(xué)習(xí)富士搞錯位競爭。事實上我建議高端相機不要在靜態(tài)畫質(zhì)上去硬拼,奧巴(JIP)就好好的把防抖做到極致,松下就好好的把視頻做到極致;
3. 體積!體積!體積!不得不悲哀的承認(rèn),這是M43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低端機雖然體積輕便,但是性能捉急而且沒性價比。新出的機子和三代前的產(chǎn)品幾乎沒啥區(qū)別。那我干嘛買新的?高端機體積都快追上全畫副微單了……
在我看來,保持EM5 III/PEN-F/GX9這種水平的功能下,體積再縮小些,相對閹割/加強一下防抖或者視頻散熱來進行等級區(qū)分,然后出一些各種各樣的涂裝和外形,放棄大光圈鏡頭的開發(fā)。把自己定位成潮流玩具(對我說的就是拍立得),然后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周邊(對我說的就是徠卡),再拉上國內(nèi)的一些相機公司投資入股,感覺未來還是能守住最后一寸陣地的……
當(dāng)然,這都是一廂情愿。奧巴的重心早早就放在了醫(yī)療設(shè)備上,松下更是家大業(yè)大(影像部門就算關(guān)了也無足輕重)。M43也許真的是要被淘汰了吧。
——————————————————————————————————
原答案——
M43的優(yōu)勢,永遠是綜合的,而不是單純的某一項牛逼。
大抵反對M43的人,會逐一對M43的各項有優(yōu)點進行反駁:
1. 機身小——APS-C近年來可以做到和M43差不多大的地步,更別提還有黑卡這種怪物;
2. 在前者的情況下畫質(zhì)好(相當(dāng)于一寸底和手機)——不好意思,全畫幅有RX1R,有適馬FP,佳能RP也很輕巧,索尼A7R系列和傳統(tǒng)單反比起來很良心,安個定焦鏡頭搞裁切還是吊打M43;
3. 在前兩者的情況下防抖牛逼——防抖也是盡量為了降低快門速度,好彌補高感差的短板。近幾年的全幅無反/單反都表示大不了ISO 6400和你拼,也不見得輸了畫質(zhì)。更別提防抖遇到移動物體分分鐘抓瞎;
4. 在同樣光圈的情況下鏡頭小+便宜——體積上黑卡和手機依舊表示呵呵;價格上佳能表示我有窮人三寶,我有入門EF頭,尼康表示我的老AF和老D頭不香么?副廠老鏡頭不香么?
5. 焦段、種類齊全,可玩性強——佳能/尼康繼續(xù)表示呵呵;
6. 顏值高——富士/徠卡:你說什么?
7. 視頻能力強——索尼瞥了撇嘴;
你看,這么分析下來,M43貌似要掛了對吧?要啥啥不行……沒啥能真的成為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
我們定義一下這個獨一無二的優(yōu)勢:即由于過于牛逼,基本無法通過其它方法有效彌補。比如佳能的【全畫幅自動對焦鏡頭群】,尼康的【F卡口膠片數(shù)碼鏡頭通吃能力】,索尼的【黑科技CMOS】,徠卡的【逼格】,賓得的【刷油漆】……等。
但是,是否有某一個替代品,成功做到了M43達到的一切呢?
答案是沒有!?。?br />
沒錯,M43其實是個六邊形(或者說七邊型)戰(zhàn)士……雖然沒有任何一項取得壓倒性的優(yōu)勢,但是一綜合起來,居然還真就沒有能整體干的過的壓倒性存在。
我們重新來分析一下:
1. APS-C雖然機身可以做的很小,但是牛逼的鏡頭還是大了M43牛逼鏡頭不少,而且無法與M43小體積機身拼素質(zhì)。黑卡為代表的1英寸卡片機和手機都被M43吊打畫質(zhì);
2. 全畫幅單反/微單體積被M43吊打,RX1R/徠卡Q為代表的全畫幅緊湊相機無法變焦,適馬FP使用的L卡口全是健身器材鏡頭。想要裁切吊打M43的話,像素和鏡頭素質(zhì)不能低,高像素的全畫幅恐怕價格上的優(yōu)勢會消失殆盡(而且還得配好鏡頭才能拼得過,又是一筆錢+重量);
3. 防抖是沒能完全抵消cmos牛逼的優(yōu)勢,cmos牛逼反過來也沒能抵消防抖牛逼的優(yōu)勢,奧巴有了防抖,就是能用小體積做到手持遠低于安全快門拍攝,就是能做到畫質(zhì)還不錯,甚至可以手持做到一小部分全幅需要上架子才能獲得的慢速快門效果,但是全畫幅就要100%的上三腳架,這個整體體積/重量的對比優(yōu)勢不能忽視;
4. 黑卡鏡頭小,所以畫質(zhì)沒M43好(黑卡和M43的感光原件面積差距基本和APS-C與全畫幅的面積差距類似,而M43和APS-C的差距并不大)。全畫幅畫質(zhì)好,但是體積大;
5. 一樣,全畫幅贏了畫質(zhì),輸了體積;
6. 富士和徠卡贏了顏值(奧巴也不能說完全不能打,至少富士沒對奧巴形成壓倒性優(yōu)勢),輸了性價比,并且徠卡還是個手動對焦……
7. 索尼的殘副,視頻能力沒有松下的頂級機子好。索尼的全幅,視頻能力雖然趕上來了,價格趕的更猛……
所以,我覺得M43的定位,其實就是業(yè)余愛好者的玩票性質(zhì)。綜合起來,大差不差,很適合各要求都不高的人。
而這幫人,恰好就是網(wǎng)上一天到晚求推薦相機、也不知道自己想拍什么所以只能用一句“記錄生活”回答的小白們。
所以要問我,M43到底好在哪?優(yōu)勢在哪?
我只能說,中庸某種意義上,也是優(yōu)點。
放一些pen-f的圖: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5.jpg (470.46 KB, 下載次數(shù): 28)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6.jpg (557.81 KB, 下載次數(shù): 27)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7.jpg (630.23 KB, 下載次數(shù): 30)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8.jpg (551.71 KB, 下載次數(shù): 26)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9.jpg (558.95 KB, 下載次數(shù): 35)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10.jpg (798.19 KB, 下載次數(shù): 29)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11.jpg (977.42 KB, 下載次數(shù): 28)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12.jpg (462.03 KB, 下載次數(shù): 27)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13.jpg (498.78 KB, 下載次數(shù): 29)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14.jpg (509.37 KB, 下載次數(shù): 29)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15.jpg (1011.07 KB, 下載次數(shù): 29)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16.jpg (438.07 KB, 下載次數(shù): 29)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2020年了,M4/3還有什么優(yōu)勢?-17.jpg (587.68 KB, 下載次數(shù): 27)
下載附件
2021-11-15 10:32 上傳
PS:
對于剛?cè)腴T不久(一年內(nèi)),對攝影正是充滿狂熱愛好的朋友們,有不少人都在網(wǎng)上看了很多“好照片”。這些照片要么是雄偉的風(fēng)光,要么是精致的人像,或者是精巧的瞬間,也有可能是生活中難得一見的猛禽異獸……而他們的拍攝器材,幾乎都是全畫幅+高端鏡頭,加上網(wǎng)上鋪天蓋地的宣傳,不由得讓人們認(rèn)為:器材就是保證出片的、必不可少的王道。
可惜并不是這樣:器材真的是最后一項決定能否出片的因素了。
拍照,無論你拍什么,不常見的永遠更吸引人。生活中鋪天蓋地的商業(yè)照,一個個精巧無比,但是也沒見多少人駐足觀賞,感嘆“這個杯子/臺燈/漢堡拍的是真牛逼”,反而各大社交媒體上,獲得高贊的永遠是罕見的風(fēng)景/腦洞大開的創(chuàng)意/無法復(fù)制的瞬間……這樣的內(nèi)容。
捫心自問一下,能否拍到這些內(nèi)容,難道是器材決定的?
拍風(fēng)光——往返機票要多少錢?有沒有體力背著沉重的器材爬山下海?有沒有時間蹲守?
拍人像——有沒有攝影棚?有請漂亮模特的錢么?會打光么?
拍動物——有去非洲的錢么?有潛水的錢呢?會潛水么?有端著十幾斤重量大半天的體力么?
假設(shè)以上都有的話(不是說全部點滿,而是一種情況點滿)……會后期么?有合格的顯示屏+電腦么?有一定的攝影知識么?有針對不同拍攝場景的附件么?
OK,如果這些都有了,那應(yīng)該應(yīng)該意識到一件事兒:這些成本可比器材高多了啊……這會兒就差相機了,那決不能讓器材成為短板,所以要買好的。
面對事實吧,這些東西,其實99%的新人都沒有。
所以,我真的很想問:為什么要花大價錢,買自己一時半會用不到,搞不好也不愿意學(xué),而且說不定也舉不動,結(jié)果還會貶值很快的相機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