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鍵注冊,加入手機圈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source/plugin/mapp_wechat/images/wechat_login.png)
x
在現在這個互聯網高度發(fā)達的時代,我們聽歌的渠道非常多,打開手機/電腦上的音樂播放器,隨便一搜,想要的歌就來了。可是,想要把喜歡的歌據為己有已經沒那么容易了,主流的在線音樂網站幾乎都要求有客戶端才能下載歌曲,而下載歌曲的難度也增加了,不少好歌變成了vip專屬,不充個會員/音樂包根本不給下,在線聽歌也有不少缺點,最明顯的就是只提供普通音質的播放??磥憩F在的隨時隨地聽歌的體驗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有些經典的歌曲還得是找當年發(fā)行的正版cd。說到cd,現在幾乎所有的新電腦都取消了光驅,想在電腦上聽cd只能使用外置光驅,而如果想隨時隨地享受過去的cd的話,一款品質出色、易于攜帶的cd隨身聽是必不可少的了。
我們這個年代出生的人,大都對廣播有一種情懷,小時候用收音機聽廣播的感覺現在也很難找到了。不過,如同mp3隨身聽大部分都帶有收音機一樣,cd隨身聽也有不少經典的型號集成了收音機功能,讓你出門在外的時候也可以聽一聽喜愛的節(jié)目打發(fā)時間,放松心情。最近這段時間收了幾款松下的帶有收音機的cd隨身聽,下面就對這幾款隨身聽做個評測,看看哪一款更符合你的要求。它們分別是:sx279v、sx469v、sx289v、sv500、sv550、sv572、ct582v。
既然提到了收音機,就不得不提一下調諧步進問題。松下cd隨身聽一般有歐版、美版、國行、本土之分,默認的收音機制式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的機子是本土或美版,那么需要改頻才能準確定位國內電臺的頻率。好在松下所有帶收音機的cd隨身聽,收音部分的操作是雷同的,而且都可以改為歐洲的制式,這樣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可以順暢的使用。改頻方法如下:
1、按radio/band鍵打開收音機。
2、長按radio/band鍵,直到顯示屏出現制式閃爍。
3、按上一曲、下一曲選擇制式。
4、長按memory/recall鍵,直到顯示屏回到電臺頻率顯示,改頻完成。
在國內使用,應該選擇e或am9制式(歐洲制式),fm步進為0.05。如果你不需要聽am,選擇u0.1制式也可以(美洲部分國家使用這種制式,本土機的u等同u0.1)。
一、sx469v
支持盤片格式:cd-da
厚度:25mm
重量:172克
續(xù)航:12小時cd/27小時fm
上市時間:1999年
美版正面
美版背面
本土版正面
本土版背面
機芯
歐版背面(已不讀盤,收音機正常)
這款機子使用了超薄設計,這個厚度和重量在當年可以說是非常輕薄了,同時還帶了line out接口,方便接駁功放作為小型臺機使用。原來它是當年的次旗艦sx410的收音版,這個配置可以說是非常難得了。為了進一步控制體積和重量,該機的電源采用2節(jié)7號電池,續(xù)航在采用7號電池的機種中算是一個不錯的成績。針對那些對續(xù)航有一定需求的用戶,這款機子附帶了一個5號電池的外接電池盒,可以裝入2節(jié)5號電池,而且外接電池盒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本體內安裝的7號電池同時使用,同時使用時可達到43小時cd/100小時fm的超長續(xù)航,這個成績可以說是傲視群雄了,直到多年后高度集成化的cd隨身聽出現才有了突破。當然,對這些老古董來說,續(xù)航在如今沒有什么意義,只要保證機子狀態(tài)良好即可。
該機的收音部分設計比較獨特,預設電臺的操作也跟其他幾款型號不一樣,使用了1-5數字鍵來調用。由于松下大部分cd隨身聽的預設電臺數都是20個fm和10個am,所以該機有4個fm波段和2個am波段,類似于大部分車機的收音機設計,選擇預設電臺稍顯麻煩,面板按鍵也比較生硬,手感一般。
該機屬于典型的暖聲機,低音非常一般,很清淡,需開啟s-xbs加以改善,開啟s-xbs后,低音有明顯增強,但量感和質感依舊不到位,下潛也不太好;人聲比較突出,中頻表現較好,高頻延伸也比較到位,但層次感一般,銜接不是很自然,建議搭配低頻表現較好的耳機使用,以彌補低頻的不足。
Fm方面,該機靈敏度還不錯,大部分電臺接收效果都比較好,但弱臺接收比較一般,需要調整方位找好位置,不然不清晰。
提到fm,不得不提一下該機的本土版。本土版顯示屏周圍采用了藍色作為裝飾,比其他幾個版本的灰色底色要漂亮一些。該機本土版有一個獨特的設計是預置了日本42個區(qū)域的所有電臺(本次評測的另外兩款本土機無此功能)。該機的通病是光盤卡盤比較松,但本土版卡盤比較緊,恰到好處,手感perfect!音質方面,三頻表現相對來說更好一些,層次感也要豐富一些,但不知什么原因,本土版fm非常差,靈敏度低,立體聲底噪大,弱臺很難接收,此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
二、sx279v
支持盤片格式:cd-da
厚度:29mm
重量:218克
續(xù)航:23小時cd/62小時fm
上市時間:2000年
該機采用了松下經典的厚機外形設計,無國行,二手市場常見的是歐版和美版。面板按鍵文字采用了藍黑搭配的標注。與cd有關的功能均標為黑色字體,與收音機有關的功能均標為藍色字體,一目了然,按鍵手感清脆有力,側面的兩個撥動開關手感也很好,不像469那樣生澀,顯示屏也比較大,可顯示的信息非常豐富。
該機的光頭跟469一樣也鍍了藍膜,而且顏色更深。cd卡盤同樣比較松,但轉盤粘膠不容易老化(469另一通?。?。該機開啟s-xbs后低頻比較有力,但下潛稍顯不足,量感也不是很多,中頻不像469那樣厚實,但也算不錯,高頻延伸比較到位,三頻比較分明,但層次感一般,銜接不是很好。這臺機子我有歐版和美版,美版的低頻表現和層次感要稍好于歐版,不像歐版那樣有明顯的包圍感,聽著要舒服一些,但整體風格是一樣的。
該機的fm應該說跟469基本持平,靈敏度處于中上水準,弱臺接收稍差于469,但整體表現依舊不錯。
歐版正面
歐版背面
美版正面
美版背面
機芯
三、sx289v
基本參數:同279
續(xù)航:25小時cd/75小時fm
上市時間:2001年
從該機開始,松下修改了一些設計,如音量采用數控調節(jié)(0-25),隨機播放和斷點恢復集成到面板的播放模式選擇按鍵中,側面只保留了按鍵鎖,整體風格更為簡約。該機顯示屏周圍采用了藍色裝飾,且顏色更為活潑,但顯示屏很小,只有前兩款的一半大,導致顯示的信息比較擁擠,這一點給個差評。
該機加入了對cd-rw盤片的支持,不過意義不大。該機人聲表現比較甜美,低音一般(但比469好),三頻不是很分明,依舊屬于暖聲系列。fm靈敏度較好,跟469美版差不多,但這機最大的問題是斷電不能保存設置,大概只能記憶5-20分鐘,斷電后所有設置全部復位(音量、播放模式、收音機制式等),保存的電臺也丟了,所以這機在現在這個時代不適合當收音機聽,除非一直供著電(默認音量為10,已經不小了,室內7-8差不多了)。我這臺是美版,典型的單數機,所以更加不適合——由于斷電不能保存設置,改制式也失去了意義,再給個差評。
值得一提的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松下的cd隨身聽已經不能關閉抗震了。根據說明書的說法,開啟抗震會對音質有一定的影響(雖然聽著不是很明顯),后續(xù)的機子也只能在10秒和45秒抗震中選一個。
美版
四、ct489v
基本參數:同469
續(xù)航:同289(使用7號電池時為7小時cd/21小時fm)
上市時間:2001年
該機采用了超薄設計,色調以灰黑色為主,外側的按鍵采用了弧度與棱角相結合的設計,內側的按鍵則為圓形設計。該機的電池倉設計比較另類,采用5號電池的電池倉,卻另配置了一個可安裝7號電池的適配器,而不是像469那樣使用外置電池盒。正是因為這個設計,它的電池后蓋是無法緊鎖的,推到位后需要借助旁邊的鎖定開關上鎖,并且在使用5號電池時,由于電池比較粗,此時的電池蓋只能固定在與機身成一定角度的位置(同樣需要用到鎖定開關)。
該機的低頻較為強烈,量感很足,下潛卻不是很到位,包圍感很強,甚至與中頻和人聲混在一起了,感覺場面比較混亂,人聲也顯得有些肥厚,解析力不強,總體而言不是很耐聽。不過這款機的聲音依舊屬于早期機的暖聲風格,繼承了松下一貫的音質特點。該機fm靈敏度不錯,接收能力相比之前幾個型號稍有提升,抗干擾能力較好,但斷電后依舊無法長時間保存設置。令人驚奇的是,這款機子存量少,我收到的是一個戰(zhàn)損成色的,賣家不包好壞,轉盤粘膠已經嚴重老化了,卻還能正常讀盤!佩服!
戰(zhàn)斗成色
正面同樣是戰(zhàn)斗成色
另類的電池倉
依然是傳統(tǒng)的機芯,不過托盤膠已嚴重老化
五、sv500
基本參數:同279/289
續(xù)航:同289/489
上市時間:2002年
該機依舊是松下厚機的經典造型,但采用了半透明上蓋設計。打開上蓋可以透過一片磨砂塑料看到朦朦朧朧的綠色電路板,從上蓋正面的半透明塑料部分可以看到c面的內容,這樣在播放cd時能看到光盤高速旋轉,極具個性和神秘感,c面和d面的塑料也不是純黑色,而是稍微帶點藍色(下文評測的sv550/572的c、d面也用了這種顏色)??梢哉f該機創(chuàng)意十足,可惜按鍵比較生澀,手感一般(279/289/489的按鍵都非常清脆有力)。
該機的聲音風格跟489很接近,不過低頻量感和包圍感都有一定程度的收斂,不像489那樣過火,人聲相比489更甜美一些,高頻表現也略好一些,整體聽感好于489,但層次感依舊比較混亂。這兩個型號都有肥膩的感覺,不耐聽。Fm接收效果和靈敏度基本與489處于同一水平,但依舊不能在斷電后保存設置。
神秘的半透明上蓋,本機美版
極具個性的半透明塑料和c、d面略帶藍色的黑色
后續(xù)機型沿用了這種顏色的塑料
以上這五個型號的機芯都是傳統(tǒng)機芯(轉盤中心圈上有push字樣,可按下把光盤彈起來)+鍍藍膜光頭,讀盤能力較強——我有一張鄧麗君的cd比較花,其中有一首歌用下文評測的型號都讀不出來,這五個型號秒殺。289/489/500的機芯反應比279/469稍慢,比如從開始播放到聽到聲音,所需時間比279/469多1秒左右;快速按上一曲/下一曲時不太跟手(279/469可以跟上我的手速),聽收音機時按鍵反應卻很快。但這種機芯和光頭的可靠性還是比較高的。下文評測的幾個型號,就完全改了設計,表現進一步縮水了。
六、sv550(本土)
支持盤片格式:cd-da, mp3
厚度:25mm
重量:177克
續(xù)航:23小時cd/75小時fm
上市時間:2003年
該機標志著松下cd隨身聽設計風格的轉型,這種轉型不能一概而論。該機采用了圓盤造型,不再是之前那幾個型號的頭方腳圓的設計語言,按鍵也采用了靠下排1/3圈的弧形排列,按鍵為圓形,面積小,手感一般。為進一步提高集成度,這款機子干脆把電池倉也放在了碟倉內,這也使整機進一步變得更輕薄。功能上還加入了對mp3光盤的支持,然而在實際使用中用處不大——真要播放mp3光盤,還不如直接拷入mp3隨身聽,選曲還方便。從這個型號開始,s-xbs音效設置終于可以斷電保存了,不再是斷電后強制開啟。這點值得加分。然而,整機的聲音風格也完全變了,似乎少了一點溫暖的“模擬味”,整體風格更接近各種數碼播放器——三頻均衡,層次分明,但偏冷偏硬,不再有那種能打動人的感覺,s-xbs的低音增強也沒有太大的感覺,很平淡,聲音沒有突出的亮點,屬于中庸風格。Fm方面,該機靈敏度有所提升,弱臺接收能力相比前幾款有明顯改善,不過部分電臺接收效果跟前幾款相比還是各有千秋。該型號的機芯也更換了,光頭也不再鍍藍膜,機芯反應速度大大減慢,讀爛盤的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本土機的產品信息為日文,但面板按鍵依然是英文
整合在碟倉中的電池倉,機芯也換了,可以看出光頭和轉盤都不一樣了
七、sv572(本土)
基本參數:同550
續(xù)航:33小時cd/75小時fm
上市時間:2004年
這款機子采用了與550類似的設計語言,但在上蓋外圈1/3面積點綴了一系列藍色同心圓紋路,按鍵改用了方圓相結合的設計,顯得更加時尚活潑,按鍵手感也更好。S-xbs音效加了一檔帶+的,暫且算是對轉型后的音質的一種補償。該機面板上寫著d-sound(即digital sound),但在試聽中并沒發(fā)現這個所謂的數碼聲音處理有多好。該機的聲音依然是那種接近數碼播放器的風格(與550取向一致),但三頻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聲音更加清晰分明,聽感稍好一些。S-xbs開不帶+的時候低頻表現一般,只比469開s-xbs好一點點,開帶+的時候低頻又有點過了,比較轟頭,量感很足卻不是很耐聽,甚至影響了人聲和中高頻,三頻比較混。依舊只建議開啟不帶+的s-xbs。比較欣慰的是Fm的接收能力相比550又有提升,從這個型號開始,終于不用到處找位置聽弱臺了。然而,這個時候mp3隨身聽已經崛起了,cd隨身聽的時代即將落幕。
漂亮的藍底色同心圓紋路
八、ct582v
支持盤片格式:cd-da, mp3
厚度:20mm
重量:172克
續(xù)航:23小時cd/31小時fm
上市時間:2005年
該機可以認為是松下帶收音機的cd隨身聽的末代型號,厚度進一步做薄,設計上也趨于緊湊。該機上蓋也點綴了很多同心圓紋路,不過整體外觀看上去比較平庸,沒有572那樣時尚。由于設計緊湊,該機很多地方沒前幾個型號好使了,比如:外接電源口跟耳機口緊挨著,位置也不是很合理,移動機子時總感覺別扭;按鍵全部集中在顯示屏周圍,比較擁擠,雖然按鍵面積大了不少,但排布跟前幾款機子都不同,操作起來不順手,容易按錯;鎖定開關比較生硬,由于機子薄,不好操作,上蓋開啟推鈕面積也小了,不好推。比較這些機子可以看出,這個型號的續(xù)航能力是最強的(別忘了,由于體積限制,它用的也是2節(jié)7號電池)。這得益于高度集成化的電路和低功耗的芯片。當然,這款機子也附帶了一個5號電池盒,但跟469不同的是,469的電池盒是安裝在機子頭部后旋緊螺絲,而這款機子的電池盒是把接線插入ext batt和dc in兩個接口中,也就是電池盒是拖出來的,不能像469那樣成為一體,很顯然嚴重影響了美觀。
這款機子fm接收能力很強,靈敏度和清晰度有很大提升,甚至可以跟一些高檔的二次變頻收音機相比了,弱臺接收也非常好,但音質卻有明顯下降,數碼味很濃,甚至有些造作;整體風格跟572完全相同,不開音效聽不出區(qū)別,但一開s-xbs,區(qū)別非常明顯,低頻增強效果很差,只比550好一點點,開到帶+的只跟572不帶+的差不多,三頻分明但層次感比較混亂;cd新增的兩檔3d音效顯得比較空靈,但聽感一般,聽久了會累,而且3d音效在聽收音機時不可用。由于該機設計縮水嚴重,個人不是很推薦。
似乎不太時尚,按鍵布局也不同
接口布局差評
廈門松下生產,實際是美版機,fm默認0.2步進
九、題外話:vcd隨身聽的音質如何?
Vcd這東西是國內專屬,當年硬是憑著一堆盜版盤說服了不少人,各大日系廠商為了迎合中國市場,也推出了大量的銷往中國的vcd機,包括隨身聽。但由于vcd太過雞肋,作為便攜式播放器更是如此,所以日系品牌的vcd產品并不多。這里簡單評測一下松下vp48。這款機子有40秒的第二代防震,屬于比較后期的vcd隨身聽產品(應該也是2000年左右的),設計風格跟前文評測的那幾款厚機(279/289/500)完全相同,機芯和光頭也一模一樣,讀盤能力也很強,但在功能上還是稍有區(qū)別的:一是默認不開防震,也不能在斷電后記憶防震設置,每次都要手動打開(注意防震僅對cd有效);二是選曲反應較慢;三是沒有s-xbs音效也沒有播放模式、播放列表等功能,也許這些功能集成在遙控器上,但遙控器很難找到,也沒有必要去淘。從cd播放的音質來說,這款機子依舊屬于三頻分明但明顯偏暖的風格,沒有那么濃的數碼味,銜接也比較自然,雖然中低頻表現一般,但依舊屬于早期產品的正常水準,聽感不錯。用這臺機子播放一些vcd,發(fā)現聲音生硬,音質很差,甚至有破音,可以想象當年國內的vcd盤片有多垃圾!同時由于vcd視頻解碼非常費電,眾多vcd隨身聽的vcd續(xù)航只有2-3小時,cd續(xù)航則可達到十幾個到二三十個小時不等(使用2節(jié)5號電池的那種)。結論:聽cd還是用cd隨身聽比較好,vcd隨身聽就算了吧(必要功能缺失,使用不便)
淡雅的金色還是很舒服的
與279、289等傳統(tǒng)厚機一脈相承的設計語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