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鋒貝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164|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端午節(jié)就是覺得簡單的

[復制鏈接]

91

主題

203

帖子

9704

積分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24-11-4 02:51:0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鍵注冊,加入手機圈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注冊   

x
非正式溝通網絡有四種基本形式,即集束式、偶然式、流言式和單線式溝通。通常,最普通的非正式溝通形式是集束式傳播。 知識模塊:群體內部互動行為1、團體規(guī)范:每個國家的法律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現(xiàn),有些國家和地域**合法,但是也有很多國家是不合法的,這是不同的團體;體現(xiàn)在企業(yè)里,就是一些你覺得理所當然的,比如同工同籌,比如出差報銷沒有等級之分,這就是平等的企業(yè)文化的表現(xiàn);在一些企業(yè)為了體現(xiàn)職級,為了體現(xiàn)不同合同制的員工的身份,會做出很嚴格的等級劃分,高一個等級薪酬、出差標準、補貼都會高出很多,這就是刺激競爭的企業(yè)文化;

2、信奉的價值觀:團隊公開聲明要設法實現(xiàn)的原則和價值觀,比如很多企業(yè)會給員工的價值觀做細分,每一條可以和日常工作的行為進行實際對比;阿里巴巴的“六脈神劍”,就是直接占到KPI考核的50%,這就是價值觀在組織文化里的體現(xiàn)。

不同的價值觀驅動不同的行動,我在兩家著名的公司做過文化的建設,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原則和價值觀會帶來完全不同的人才建設

3、游戲規(guī)則:組織中隱含未寫明的規(guī)則,新人被組織接受必須知道的內情,比如投名狀就是典型的游戲規(guī)則,水滸中描寫林沖和王倫的溝通

林沖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來投入伙,何故相疑?”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個‘投名狀’來?!绷譀_便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林沖道:“這事也不難,林沖便下山去等,只怕沒人過?!蓖鮽惖溃骸芭c你三日限。若三日內有投名狀來,便容你入伙;若三日內沒時,只得休怪?!绷譀_應承了,自回房中宿歇,悶悶不已。
投名狀就是梁山入伙的重要游戲規(guī)則,是這個組織由殺人越貨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組織文化,林沖想加入組織先要接受這個文化,雖然林沖悶悶不樂;阿里巴巴的HR在招募時常常說到一個“阿里味”,就是在判斷這個候選人是否可以和這個組織的文化相融合。

4、氛圍:氣氛既是一個團體通過互動方式傳遞給組織內和組織外人的感覺。

舉一個內部互動傳遞的例子:

比如說在中國百勝時期,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總部和區(qū)域乃至于一線員工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開始有一些官本位思想的苗頭出現(xiàn),于是在文化上做了一個小動作,我們在年會上做了一次宣導,將總部重新定義為“RSC”,就是“Restaurant Support Center”的縮寫,要求所有的Office的同事在接到餐廳的電話時,結尾一定要說“很高興為你服務”,通過這樣的動作,拉近總部-區(qū)域-門店的距離,通過整齊劃一的互動方式,將辦公室是支持前線的理念深入人心,負責全國七千多加門店,二十萬員工通過任何一個行政指令來改變都是很難的,時間漫長的;

再舉一個例子:

在阿里內部,有個人盡皆知的故事

幾年前,馬云和任正非一起坐飛機。在機場,先碰到了幾個華為的人,在讀書和討論工作,見到任正非就和任總打招呼。
再往前走,在登機口遇到一群阿里的人,阿里的人把行李箱平放在地上,圍著行李箱坐一圈打牌,見到馬云,就和馬總打招呼。
馬云回來就找當時童文紅說:能不能讓這些人不要在機場打牌?
HR找到當事人,當事人說,工作非常辛苦,大伙就是在機場一起聚聚,然后各自出差,就有一陣見不著了。HR又把這個話反饋給了馬云。
馬云馬上說:“啊呀,那要是這樣,下次讓他們見到我,就不要跟我打招呼了!”
這個故事我是相信的,很多管理學所謂大師天天宣傳,說從這個故事看出來馬云的管理情商很高,但是其實從組織文化的角度看,這幫員工絕對就是阿里淘系員工應該有的樣子,阿里文化宣傳”俠“文化,宣傳“小二”文化,我認識很多工號一萬之前的老中供,老淘寶,就是這樣的,各個都是少俠、俠女,拿起酒杯就喝酒,坐下就打牌,站著靠墻就能睡著,加起班來不要命;隨著這幾年逍遙子逐步接班,阿里的招募戰(zhàn)略變化很大,從早些年的“平凡人、做非常事”,升級到“非凡人,做平常事”,阿里集團招募了很多高學歷、好背景的人才進來,在素“穿西裝、打領帶”提升的前提下,其實業(yè)務的戰(zhàn)斗力也在下降,沖鋒陷陣,“拿起酒杯就喝,擼起袖子就干”的人越來越少了,

所以這幫坐在行李箱上打牌的員工,絕壁是阿里員工,而且工號不會太靠后。

華為的幾個同學在讀書和討論工作,這個我也是相信的,大家除了經常宣傳華為的軍隊組織模式,還有加班精神以外,了解華為的人都知道,華為是個學術氛圍非常好的公司,同事還保存這很多有意思的規(guī)矩,我已經和華為很多年沒聯(lián)系了,早些年我去華研所去做助教,我記得華為是“連坐制”,你沒學好,要寫悔過書,你寫了不算,你座位旁邊一圈都要一起寫,所以相對來說華為員工要斯文一些,愛學習,學術范。

這就是兩個企業(yè)通過員工之間互動帶給外部人的氣氛印象。

5、思維習慣、心智模型和語言范式:無需書面表達就可以使某事情世代相傳的能力

所謂所謂習慣就是“方法論”

這世上的方法論千千萬,各家企業(yè)都在方法論的海洋里遨游,找到最順手的來交給員工,形成共同的思維習慣:

比如我在百勝的時候,選擇給員工洗腦的方法論叫“Root Cause Analysis”,從員工還是個MT的時候就開始洗腦,一開口就是“這個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一群人經常說著同樣的話:基層管理者最喜歡說”問題的根源是什么?”,產品經理喜歡問“這件事情的價值是什么?”,客戶運營喜歡問“這樣做不符合顧客體感”,線上運營喜歡問“這個商品的心智是什么?”

這些千篇一律的日復一日的問著這些話的人,都是被文化所熏陶的??!有著共同的思維習慣、心智模型和書面(口頭)表達方式。

6、共享意義:成員在彼此互動中形成的理解,固定的互動方式可以成為顯性文化的一部分:

第一個案例餓了么“互懟”文化:

就是我剛剛接觸餓了么團隊的時候,作為觀察員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了餓了么的產品-運營-技術團隊的關系就是一種互懟文化,往往討論一個問題的場面是這樣的,三隊人馬各做一邊,就開始互相diss,最后發(fā)展成了互罵,餓了么上海團隊到后面就是互飆上海話,我當時覺得是不是過分了,但是熟悉團隊的人告訴我一直都是如此的,企業(yè)的員工對這種互動方式已經習慣了,“力爭而合”是個好文化,但是變成互罵而沒有結果,我想也不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所以后來我們?yōu)轲I了么團隊進行宣導“該爭論時爭論,該決定時決定”的文化策略,力圖改變成員在彼此互動中形成的理解,可以互懟互罵,但最后還需要相互認同,達成共識。

第二個案例:互聯(lián)網公司產品-技術-運營的關系

阿里巴巴的淘系,是一個運營驅動的團隊,運營能力很強,所以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都是運營的同學會提出各種需求,在阿里早些年里,技術的同學都是全力支持運營,對很多零散的運營要求無條件的接受,雖然最終導致現(xiàn)在的淘寶的底層架構非常的復雜,也鑄就了阿里運營能力天下無敵的王者之勢,淘系最強的不是電商平臺,因為電商平臺大家都能做,拼多多、京東、唯品會等等,但是運營能力是一個長期的,日積月累的,以及技術同學無條件支持的結果;所以即使騰訊多次殺入電商腹地,依然不能對阿里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近些年,阿里大量外部產品技術人員進入,動不動就是靈魂三問:你的需求價值是什么?你的核心價值是什么?等等問題,將大量的需求擋在門外,雖然有KPI作祟,但是我們會明顯的發(fā)現(xiàn)無論是淘系也好,還是其他的業(yè)務也好,運營的能力在減退。

阿里試圖產品引領業(yè)務,但是業(yè)務強于產品的時候,這種做法是不合時宜的。而且背離了原先的組織文化,以及組織成員長期互動中積累的理解。

當然這也和中臺策略也有關聯(lián),這里就不展開說了,那是組織架構和向上通道優(yōu)先權的故事。

騰訊的內部文化完全不同,騰訊是產品為王,產品經理在騰訊有著明星地位,同時也明顯優(yōu)于阿里的產品;這里有一個最不同的地方就是產品經理在騰訊的KPI是量化的,可激發(fā)的;而阿里的產品經理的質量明顯低于騰訊,阿里的產品很多KPI不能量化,甚至我認為很多只是擔任著“翻譯官”的角色,將業(yè)務的需求稍作加工,用技術聽得懂的話告訴技術,完成需求,成為大部分阿里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而善于學習的業(yè)務很快就看透了,會直接去對接技術,產品似乎就變得可有可無了,這也是一種成員在彼此互動中形成的理解。

第三個案例:大賣場采購和門店營運的關系

前一段時間被蘇寧收購的家樂福,被查出大量貪污受賄案件,家樂福的運營體制是以門店營運來主導的,也即是單店營運做單店生意,門店或區(qū)域對采購提出采購需求,進行選品;

這樣做的好處是,各個門店靈活性強,盈利能力強;但是反過來就,無法監(jiān)督全國幾百家門店的廉政狀況,門店的店長、科長甚至普通員工都有機會和供應商接觸,并獲利。

另外一個單店經營為主,各地為戰(zhàn)的方式會導致總部失控,同時總部員工的存在感低,制定的公司方向和長期戰(zhàn)略無法傳達,或者不會被執(zhí)行,成為“政令不出中南?!钡那闆r

而另一家華潤萬家,采購和營運的關系是反過來的,品類采購負責選品,負責對自己商品的KPI負責,這樣的做法門店和區(qū)域會喪失一部分機動性,但是整體盤會比較穩(wěn)定,由于采購遠在天邊,對門店不了解,所以大量的商品強配到門店,造成無動銷和大量損耗的情況非常普遍;同樣的會出現(xiàn)組織關系的效應就是總部人員的存在感高,容易形成唯上、官本位的思想,在廉政上,風險肯定低于家樂福的形式,但是管控不力也容易出現(xiàn)巨貪和窩案。

7、原始的隱喻和整合的象征:成員們的情緒和審美反應




2020年01月03日,伊朗軍官被殺后,特朗普更新推特:只有一張美國國旗,意在調動美國人共同反伊的情緒

國旗就是組織文化的原始的隱喻和整合的象征,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這樣就能理解,每個企業(yè)會有自己的Logo,會有自己的顏色,會將他們印在員工的衣服上,辦公用品上,比如騰訊企鵝、阿里橙。

內部造節(jié):比如阿里日(5月10日),每年的這一天,阿里人可以帶上寵物上班,可以穿著睡衣上班,可以帶上孩子上班,總之,怎么舒服怎么做。這一天,還有兩個傳統(tǒng)項目,開放公司為“親友日”,舉行阿里巴巴集體婚禮,馬云會親自征婚。

如何讓顏色、某一天、某個人、某個吉祥物成為成員情緒的節(jié)拍器和審美點,這就是另外一節(jié)課了。

8、正式禮儀和慶典:

如尾牙、頒獎典禮、如優(yōu)秀員工,這一塊相對簡單易懂,就不多說了。

前幾日聽到羅輯思維說到組織,“組織是人的的組織”,這句話就是正確而無用的廢話。

組織文化是什么?組織文化就是,通過精細的設計,制造一系列的事件,通過一系列的方法,讓一群人共同經歷,形成組織需要的特質,并進行傳承和持續(xù)變種,助力組織的業(yè)務發(fā)展。1、團體規(guī)范:每個國家的法律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現(xiàn),有些國家和地域**合法,但是也有很多國家是不合法的,這是不同的團體;體現(xiàn)在企業(yè)里,就是一些你覺得理所當然的,比如同工同籌,比如出差報銷沒有等級之分,這就是平等的企業(yè)文化的表現(xiàn);在一些企業(yè)為了體現(xiàn)職級,為了體現(xiàn)不同合同制的員工的身份,會做出很嚴格的等級劃分,高一個等級薪酬、出差標準、補貼都會高出很多,這就是刺激競爭的企業(yè)文化;

2、信奉的價值觀:團隊公開聲明要設法實現(xiàn)的原則和價值觀,比如很多企業(yè)會給員工的價值觀做細分,每一條可以和日常工作的行為進行實際對比;阿里巴巴的“六脈神劍”,就是直接占到KPI考核的50%,這就是價值觀在組織文化里的體現(xiàn)。

不同的價值觀驅動不同的行動,我在兩家著名的公司做過文化的建設,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原則和價值觀會帶來完全不同的人才建設

3、游戲規(guī)則:組織中隱含未寫明的規(guī)則,新人被組織接受必須知道的內情,比如投名狀就是典型的游戲規(guī)則,水滸中描寫林沖和王倫的溝通

林沖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來投入伙,何故相疑?”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個‘投名狀’來?!绷譀_便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敝熨F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林沖道:“這事也不難,林沖便下山去等,只怕沒人過?!蓖鮽惖溃骸芭c你三日限。若三日內有投名狀來,便容你入伙;若三日內沒時,只得休怪。”林沖應承了,自回房中宿歇,悶悶不已。
投名狀就是梁山入伙的重要游戲規(guī)則,是這個組織由殺人越貨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組織文化,林沖想加入組織先要接受這個文化,雖然林沖悶悶不樂;阿里巴巴的HR在招募時常常說到一個“阿里味”,就是在判斷這個候選人是否可以和這個組織的文化相融合。

4、氛圍:氣氛既是一個團體通過互動方式傳遞給組織內和組織外人的感覺。

舉一個內部互動傳遞的例子:

比如說在中國百勝時期,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總部和區(qū)域乃至于一線員工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開始有一些官本位思想的苗頭出現(xiàn),于是在文化上做了一個小動作,我們在年會上做了一次宣導,將總部重新定義為“RSC”,就是“Restaurant Support Center”的縮寫,要求所有的Office的同事在接到餐廳的電話時,結尾一定要說“很高興為你服務”,通過這樣的動作,拉近總部-區(qū)域-門店的距離,通過整齊劃一的互動方式,將辦公室是支持前線的理念深入人心,負責全國七千多加門店,二十萬員工通過任何一個行政指令來改變都是很難的,時間漫長的;

再舉一個例子:

在阿里內部,有個人盡皆知的故事

幾年前,馬云和任正非一起坐飛機。在機場,先碰到了幾個華為的人,在讀書和討論工作,見到任正非就和任總打招呼。
再往前走,在登機口遇到一群阿里的人,阿里的人把行李箱平放在地上,圍著行李箱坐一圈打牌,見到馬云,就和馬總打招呼。
馬云回來就找當時童文紅說:能不能讓這些人不要在機場打牌?
HR找到當事人,當事人說,工作非常辛苦,大伙就是在機場一起聚聚,然后各自出差,就有一陣見不著了。HR又把這個話反饋給了馬云。
馬云馬上說:“啊呀,那要是這樣,下次讓他們見到我,就不要跟我打招呼了!”
這個故事我是相信的,很多管理學所謂大師天天宣傳,說從這個故事看出來馬云的管理情商很高,但是其實從組織文化的角度看,這幫員工絕對就是阿里淘系員工應該有的樣子,阿里文化宣傳”俠“文化,宣傳“小二”文化,我認識很多工號一萬之前的老中供,老淘寶,就是這樣的,各個都是少俠、俠女,拿起酒杯就喝酒,坐下就打牌,站著靠墻就能睡著,加起班來不要命;隨著這幾年逍遙子逐步接班,阿里的招募戰(zhàn)略變化很大,從早些年的“平凡人、做非常事”,升級到“非凡人,做平常事”,阿里集團招募了很多高學歷、好背景的人才進來,在素“穿西裝、打領帶”提升的前提下,其實業(yè)務的戰(zhàn)斗力也在下降,沖鋒陷陣,“拿起酒杯就喝,擼起袖子就干”的人越來越少了,

所以這幫坐在行李箱上打牌的員工,絕壁是阿里員工,而且工號不會太靠后。

華為的幾個同學在讀書和討論工作,這個我也是相信的,大家除了經常宣傳華為的軍隊組織模式,還有加班精神以外,了解華為的人都知道,華為是個學術氛圍非常好的公司,同事還保存這很多有意思的規(guī)矩,我已經和華為很多年沒聯(lián)系了,早些年我去華研所去做助教,我記得華為是“連坐制”,你沒學好,要寫悔過書,你寫了不算,你座位旁邊一圈都要一起寫,所以相對來說華為員工要斯文一些,愛學習,學術范。

這就是兩個企業(yè)通過員工之間互動帶給外部人的氣氛印象。

5、思維習慣、心智模型和語言范式:無需書面表達就可以使某事情世代相傳的能力

所謂所謂習慣就是“方法論”

這世上的方法論千千萬,各家企業(yè)都在方法論的海洋里遨游,找到最順手的來交給員工,形成共同的思維習慣:

比如我在百勝的時候,選擇給員工洗腦的方法論叫“Root Cause Analysis”,從員工還是個MT的時候就開始洗腦,一開口就是“這個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一群人經常說著同樣的話:基層管理者最喜歡說”問題的根源是什么?”,產品經理喜歡問“這件事情的價值是什么?”,客戶運營喜歡問“這樣做不符合顧客體感”,線上運營喜歡問“這個商品的心智是什么?”

這些千篇一律的日復一日的問著這些話的人,都是被文化所熏陶的??!有著共同的思維習慣、心智模型和書面(口頭)表達方式。

6、共享意義:成員在彼此互動中形成的理解,固定的互動方式可以成為顯性文化的一部分:

第一個案例餓了么“互懟”文化:

就是我剛剛接觸餓了么團隊的時候,作為觀察員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了餓了么的產品-運營-技術團隊的關系就是一種互懟文化,往往討論一個問題的場面是這樣的,三隊人馬各做一邊,就開始互相diss,最后發(fā)展成了互罵,餓了么上海團隊到后面就是互飆上海話,我當時覺得是不是過分了,但是熟悉團隊的人告訴我一直都是如此的,企業(yè)的員工對這種互動方式已經習慣了,“力爭而合”是個好文化,但是變成互罵而沒有結果,我想也不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所以后來我們?yōu)轲I了么團隊進行宣導“該爭論時爭論,該決定時決定”的文化策略,力圖改變成員在彼此互動中形成的理解,可以互懟互罵,但最后還需要相互認同,達成共識。

第二個案例:互聯(lián)網公司產品-技術-運營的關系

阿里巴巴的淘系,是一個運營驅動的團隊,運營能力很強,所以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都是運營的同學會提出各種需求,在阿里早些年里,技術的同學都是全力支持運營,對很多零散的運營要求無條件的接受,雖然最終導致現(xiàn)在的淘寶的底層架構非常的復雜,也鑄就了阿里運營能力天下無敵的王者之勢,淘系最強的不是電商平臺,因為電商平臺大家都能做,拼多多、京東、唯品會等等,但是運營能力是一個長期的,日積月累的,以及技術同學無條件支持的結果;所以即使騰訊多次殺入電商腹地,依然不能對阿里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近些年,阿里大量外部產品技術人員進入,動不動就是靈魂三問:你的需求價值是什么?你的核心價值是什么?等等問題,將大量的需求擋在門外,雖然有KPI作祟,但是我們會明顯的發(fā)現(xiàn)無論是淘系也好,還是其他的業(yè)務也好,運營的能力在減退。

阿里試圖產品引領業(yè)務,但是業(yè)務強于產品的時候,這種做法是不合時宜的。而且背離了原先的組織文化,以及組織成員長期互動中積累的理解。

當然這也和中臺策略也有關聯(lián),這里就不展開說了,那是組織架構和向上通道優(yōu)先權的故事。

騰訊的內部文化完全不同,騰訊是產品為王,產品經理在騰訊有著明星地位,同時也明顯優(yōu)于阿里的產品;這里有一個最不同的地方就是產品經理在騰訊的KPI是量化的,可激發(fā)的;而阿里的產品經理的質量明顯低于騰訊,阿里的產品很多KPI不能量化,甚至我認為很多只是擔任著“翻譯官”的角色,將業(yè)務的需求稍作加工,用技術聽得懂的話告訴技術,完成需求,成為大部分阿里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而善于學習的業(yè)務很快就看透了,會直接去對接技術,產品似乎就變得可有可無了,這也是一種成員在彼此互動中形成的理解。

第三個案例:大賣場采購和門店營運的關系

前一段時間被蘇寧收購的家樂福,被查出大量貪污受賄案件,家樂福的運營體制是以門店營運來主導的,也即是單店營運做單店生意,門店或區(qū)域對采購提出采購需求,進行選品;

這樣做的好處是,各個門店靈活性強,盈利能力強;但是反過來就,無法監(jiān)督全國幾百家門店的廉政狀況,門店的店長、科長甚至普通員工都有機會和供應商接觸,并獲利。

另外一個單店經營為主,各地為戰(zhàn)的方式會導致總部失控,同時總部員工的存在感低,制定的公司方向和長期戰(zhàn)略無法傳達,或者不會被執(zhí)行,成為“政令不出中南?!钡那闆r

而另一家華潤萬家,采購和營運的關系是反過來的,品類采購負責選品,負責對自己商品的KPI負責,這樣的做法門店和區(qū)域會喪失一部分機動性,但是整體盤會比較穩(wěn)定,由于采購遠在天邊,對門店不了解,所以大量的商品強配到門店,造成無動銷和大量損耗的情況非常普遍;同樣的會出現(xiàn)組織關系的效應就是總部人員的存在感高,容易形成唯上、官本位的思想,在廉政上,風險肯定低于家樂福的形式,但是管控不力也容易出現(xiàn)巨貪和窩案。

7、原始的隱喻和整合的象征:成員們的情緒和審美反應




2020年01月03日,伊朗軍官被殺后,特朗普更新推特:只有一張美國國旗,意在調動美國人共同反伊的情緒

國旗就是組織文化的原始的隱喻和整合的象征,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這樣就能理解,每個企業(yè)會有自己的Logo,會有自己的顏色,會將他們印在員工的衣服上,辦公用品上,比如騰訊企鵝、阿里橙。

內部造節(jié):比如阿里日(5月10日),每年的這一天,阿里人可以帶上寵物上班,可以穿著睡衣上班,可以帶上孩子上班,總之,怎么舒服怎么做。這一天,還有兩個傳統(tǒng)項目,開放公司為“親友日”,舉行阿里巴巴集體婚禮,馬云會親自征婚。

如何讓顏色、某一天、某個人、某個吉祥物成為成員情緒的節(jié)拍器和審美點,這就是另外一節(jié)課了。

8、正式禮儀和慶典:

如尾牙、頒獎典禮、如優(yōu)秀員工,這一塊相對簡單易懂,就不多說了。

前幾日聽到羅輯思維說到組織,“組織是人的的組織”,這句話就是正確而無用的廢話。

組織文化是什么?組織文化就是,通過精細的設計,制造一系列的事件,通過一系列的方法,讓一群人共同經歷,形成組織需要的特質,并進行傳承和持續(xù)變種,助力組織的業(yè)務發(fā)展。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1

主題

12

帖子

1835

積分

Rank: 2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24-11-4 06:55:11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103

主題

172

帖子

7702

積分

Rank: 8Rank: 8

板凳
發(fā)表于 2024-11-4 09:34:17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精選高品質二手iPhone,上愛鋒貝APP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愛鋒貝 ( 粵ICP備16041312號-5 )

GMT+8, 2025-2-13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Discuz Team. 技術支持 by 巔峰設計.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